空调销售
家电评论
AI家电界
会淘生活

空调销售
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

家电评论
全景解读事件背景及内核

AI家电界
家电资讯全聚合平台

会淘生活
好物推荐及深度评测平台

坚守初心 专注匠心——专访欧琳集团董事长徐剑光

来源:原创 作者:rhys

2018-01-03 00:00:00

   提到工匠精神,徐剑光讲了一个故事:“有一个场景,即便18年过去了,我也不会忘记。在当年一次展会的前夜,已经很晚了,大部分人员已经撤出,但布展现场还有一个头发花白的德国老先生,穿着背带裤趴在地上,他用小刮刀细细地刮着两块地板中间的一些微小的痕迹,他是很认真、自然的在这样做。我们路过看到,一下子同时停下脚步,感慨的记录下了这个场景。我想这种对待工作的用心状态,就是工匠精神,他来自于对任何一个环节的一丝不苟。”

  

image001.jpg

 

  这个场景完美符合了徐剑光在内心中对工匠的认知,这种对于细节的自然而然的追求,也成为他在欧琳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坚持、发展的理念和内核……

  会淘家电:欧琳2017年战略关键词是“坚守初心、专注匠心”,为什么会以此作为关键词呢?

  徐剑光:

  “初心”与“匠心”目前很多人在提,欧琳的“匠心”,跟启蒙老师德国有关。厨房这个产业二十三年前在中国土地几乎是零,尤其是宁波这片土地,地域文化来说服装产业比较多。当时我选择这个产业,是认为厨房这个领域是空白地,但空白地有机遇也有短板。由于没有行业经验可以借鉴,需要从德国原始引进相关专家、设备、材料、设计等等,乃至辅料都要从那边引过来。德国专家手把手的起步以后,实际上注入了一种严谨细致、一丝不苟的团队精神。再加上后面我们团队无数次到德国学习,以及将德国专家请来长时间待在公司里面,包括现在新的生产流水线是德国人帮我们设计的,而且里面的空间设计也是德国结构设计师按照“工业旅游”的规划帮我们设计的。

  我认为工匠和精神是两个层级,组合起来是一个体系,精神是自上而下的,要有这种精神来支撑。当然,工匠是有代价的,工匠是有成本的。比如说一个产品、一个环节如果增加一道工序,一连算起来就是上百万,增加两道工序就是好几百万,这个你要扛得住。不管怎样,对于欧琳来说,就是要弘扬坚守这样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。

  会淘家电:作为高端定位品牌,欧琳产品是非常注重工业设计的。请问徐总,对于欧琳产品提升,我们有着怎么样的计划?

  徐剑光:让产品说话,用产品力打造全生态战略系统的升级版。我亲自主抓产品力的研发、推进。

  在产品力提升上,从最大的角度来讲是工业设计,通过工业设计挖掘消费端需求,提升产品的核心亮点。从大方面来讲就是关注消费阶层和消费群体的细分。以前我们产品端的消费群是50后、60后、70后群体比较多,现在在细分市场上我们更多地去关注80后、90后,这是我们全方位提升产品力,重点突出消费升级、新锐消费群产品研发的表现。比如我们对“二宝”经济,对健康、安全的关注度会更高,我们会更多地从大健康的角度去思考,让研发设计在目标消费群里面聚焦度更高。

  从生产端来说,有好研发、好设备、好材料,才有好的产品品质。精品生产和专注匠心,德系精工,这是品质极致化的追求。在生产端,我们成立了精品小组,以“欧琳出品 必属精品”的品质标准,对工匠进行考级,围绕品牌和DNA,从每个产品材料配件到每一幅模具、每个工艺流程进行极其严苛的产品细节要求,建立逐渐完善的产品测试体系。同时,管理中更加注重自动化、标准化和大数据,建立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体系,从原材料进仓、生产端、物流进行全程监控管理,努力向工业4.0目标推进。

  会淘家电:一件好的产品要能真正挖掘到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点。在产品研发方面,欧琳是如何做的呢?

  徐剑光:在研发端,我们更多是采用双哑铃型的模式。第一个哑铃是针对外部资源的集成创新来说的,哑铃的两端分别是我们的“用户、生活家”和“全球前沿的设计、研发机构”,中间围绕“人性、健康、安全、环保”来做联合或跨界创新。我们从产品设计开始,把用户请进来,融入我们的研发团队,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。第二个哑铃是针对内部研发的,更多是从材料、工艺、时尚元素上来说,大家都知道85后、90后是消费主力军,他们的产品需要时尚与文化的结合,和产品内在本身性能的结合,因此我们更多要培养复合型人才,注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和把控。

  刚刚提到2017年有个很大的市场机遇就是消费细分升级,新锐消费群体对好产品的需求很旺盛,所以在传播方面与用户的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,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,如何将信息与用户打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  总结来说,我们希望加强产品研发,打造自己的产品力,秉承初心,从性价比到性能比,将产品做好;好的产品会说话,好的产品会自己跟用户交流。

  会淘家电:消费市场主力群体呈年轻化趋势,坚守匠心的欧琳应该如何适应年轻化的市场?

  徐剑光:年轻化我认为是这样。第一,相同年龄的人来设计相同年龄的产品,他们最知道他们的身心和喜好。举一个例子,我在意大利威尼斯,跟一个卖饰品的老板闲聊,他的每一件饰品都很漂亮、都很有时尚感,问及秘诀,他说他的设计全部都来自20岁学生之手,他的饰品永远卖给二十岁左右的人。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年轻化案例。

  因此我们要关注年轻化的话,要有一套系统来推进。第一,年轻化的设计人员,同时邀请年轻用户作为调研对象,乃至将一些年轻人和年轻文化聚焦的区域作为调研重点。当然年轻消费群也是有阶层细分的,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调研,与市场的沟通要更明晰。我们尽力聆听与我们品牌定位相对应的中高层的年轻群体,注重挖掘他们的生活关注点,我们在开发中要更多设计这样的方案,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需求。

  生活实践与研发设计是天生一对。厨房设计与饰品不同,在年轻化的过程中,更多地要尊重生活经验,注重对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引导。因此我要求我的设计师必须会做菜,喜欢进厨房,只有这样他才会了解厨房设计的原点。我们厨房设计研发人员整体年龄都不大,我们寻找有生活履历厚度的人,把他们聘请为我们的产品研发调研员、生活家,请他们提创新点或者自己的厨房操作流程、习惯,我们的设计人员跟他配合,从材料上、结构上、功能上进行考虑,从安全性上来考虑。设计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,产品创新永远离不开跟用户和消费终端讨论,只有这样创新才能永无止境。

参与讨论

登录后参与讨论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